境内旧俗,先辈去世,以入土为安,富有之家,借丧葬之事,大肆铺张,既可趁机敛财,又可得孝子之名。病殁当日即成敛入棺,“寿衣”、“寿棺”都是人未死前备好的,接着在院内烧纸马,门上糊烧纸,门口挂纸幡(名曰招魂幡),子女换丧服,去土地庙送汤水,去亲友家报丧。晚上孝子在棺前铺草守灵烧香纸。直守到殡葬之日为止。第二天“严扣”,是开棺叫子女见死者最后一面,然后将棺盖钉紧。晚上孝子到土地庙去“圆庙”,烧纸扎祭奠。第三天即请人择吉地修坟墓,再择吉日安葬。出殡的头天晚上,雇用吹鼓手奏哀乐,亲友们都来祭奠,谓之“开吊”。第二天殡葬日,上午开始迎旌、拜旌(旌是一种随葬物,用6尺长的红绸或红布,用撒金把死者的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写在上面)。下午把棺抬到坟茔安葬,沿路停棺路祭,到坟再拜祭。有的还出“回灵殡”(下葬后再把牌位抬回去)。旧时越是富有之家,殡葬仪式越繁多,花费开支越大。除“寿衣”、“寿棺”、“寿坟”要讲究外,出殡时还要请点主(主持丧事的人),请赞礼生,雇用吹鼓手,有的还雇用僧道诵经,超度亡魂。还有纸扎,扎有高楼、人物、马、牛等,费用颇大。富裕之家还能应付,小康之家,往往被弄得借债典地来应付丧事。至于贫困之家,人死后只能买口薄棺材或用破席卷去埋葬。埋葬后第三日,子女到茔前上坟,谓之“圆坟”。以后每7天上坟祭扫一次,一共上7次。到一百天再上百日坟,再后每年于死者去世之日上周年坟,共上3年,到第9年再上一次,谓之“十年周年九年上”。在平常一年当中,清明节、七月十五、冬至日、阴历年除夕日,都要上坟祭奠。 黄岛区自古以来用土葬。1966年以后,破“四旧”,丧事改革。出殡不用吹鼓手,不扎纸扎,不出大殡,仪式简化,但仍用土葬。从1973年开始,响应上级号召,实行火化。至1987年全区绝大部分村庄改用火葬。 近几年来,操办丧事习俗又开始兴盛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