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设置 新区概况 史志动态 新区要闻 新区区志 新区年鉴 地情文献
新区名胜 史志业务 区情研究 地情书讯 画说新区 民俗风情 新区大事 新区人物
今天是:
秦始皇三到琅玡
发布日期: 2022-08-10     来源: 来源: 青岛市志(精编)卷一

  

  秦始皇一生三次东巡齐地,且皆驻跸(帝王巡行途中暂住之地)琅玡。巡即“巡狩”,是中国古代帝王经常举行的具有政治、军事和文化意义的重大活动。

  秦始皇第一次东巡齐地,始于公元前219年。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即帝位三年,东巡郡县……过黄(黄县)、腄(福山),穷成山,登之罘”后,“南登琅邪,大乐之,留三月。”秦始皇第二次东巡是公元前218年,其东巡路线为咸阳—阳武—芝罘—琅玡—上党—咸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三次东巡,路线为咸阳—云梦—丹阳—会稽—吴地—琅玡—荣成山—芝罘—平原津—沙丘(死于此地)。琅玡是秦代琅玡郡治所,秦始皇三巡齐地皆驻跸琅玡,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在齐地设齐郡(治临淄)和琅玡郡。秦始皇将原齐国国都临淄降为郡治,是巩固秦朝统治的政治举措;而提升琅玡为郡治,除政治原因之外,还有交通战略以及文化等方面考虑。据《汉书·高帝纪》记载:战国时期,齐国“东有琅邪、即墨之饶,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浊河之限,北有渤海之利,”琅玡就以财富之饶而列于齐五都之一即墨之前。其次,琅玡古港是南北海路枢纽,位列五大古港之首,其交通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再次,琅玡是齐地方仙文化最发达地区,秦代三大方士徐福(徐巿)、安期生、卢生都活跃于此。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东巡首次来琅玡便“大乐之,留三月”。胡三省注《资治通鉴》时指出:始皇帝登琅玡“大乐之,乐琅邪之风景也”。琅玡历史悠久,曾是东夷族少昊氏故地,春秋战国时期是齐国东南部重要城邑和著名港口。越王勾践迁都琅玡,修筑观台以望故国。《吴越春秋》说:越王勾践二十五年,徙都琅玡,立观台以望东海。《汉书·地理志》于琅玡郡下也说勾践于此起台馆。秦始皇登上琅玡台,看到当年勾践所筑旧台,便下令夷平旧台另筑新台,以彰显始其至尊。《水经注·潍水》载新台“台基三层,层高三丈,上级平敞,方二百余步。”今天琅玡台遗址上仍可见厚数十米呈叠压状秦代夯土,可知当年筑台动用劳力规模之大。《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徙黔首三万户于琅邪台下,复十二岁。作琅邪台”。秦代“黔首”指除奴隶、刑徒之外的自由民。“徙黔首三万户”于琅玡,可见移民规模之大。“复十二岁”,即免除3万户自由民12年赋役,这在赋役沉重的秦朝,应是极优惠的移民政策。这次大移民人数,若按每户5口来计算,3万户即15万人,再加上琅玡原有人口,应当不少于20万人。秦始皇动用如此多“黔首”修筑琅玡台及其行宫,工期只用3个月。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琅玡台竣工后,秦始皇在台上“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秦始皇刻石前部分是歌颂其功德的四言颂词,后部分则是刻石的意义及随从大臣姓名等。公元前209年秦二世东巡时,又在秦始皇刻石上加刻秦二世诏书。秦始皇刻石和秦二世诏书均由丞相李斯用秦小篆写成,是秦朝“书同文”重要历史遗存。秦始皇这次在琅玡还见到齐方士徐福,遣其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东巡齐地,再次来到琅玡。既没有见到徐福,也没有听到有关徐福“入海求仙人”消息,便取道上党(山西东南部)返回京城咸阳。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三次东巡齐地,促成徐福第二次东渡。据《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记载,徐福此去“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

  秦始皇三巡齐地驻跸琅玡,除访仙求不死药外,还“徙黔首三万户”,大规模修建琅玡台及行宫等,提升了琅玡郡政治经济地位;“立石刻,颂秦德”,借以威震齐地反秦势力(秦始皇灭齐国后,虽把齐王及其贵族强迁关中,但是齐地反秦势力仍存在);两次在琅玡接受齐方士徐福拜见,并对其话语深信不疑,客观上促使琅玡方仙文化发展兴盛。由此可见,秦始皇三巡齐地到琅玡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历史影响。

中共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党史研究中心(区地方史志研究中心)主办 联系方式:0532-86988243 邮箱:hdds958@126.com
鲁ICP备05038584号 鲁公网安备 37021102001127号 Copyright © by dsyj.qingdao.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内容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