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信息化
工业
综述
工业发展
2015年,黄岛区完成工业总产值5429.51亿元(现价,下同),同比增长6.9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10家,完成工业总产值5219.7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5108.5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94%和6.4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技术创新
2015年,全年备案技改项目75个,总投资41.5亿元,同比增长23%。68个市级以上重点工业技改项目完成投资45.3亿元,37个项目竣工;100个市级工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86.3亿元,61个项目竣工;252个项目列入市级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琅琊台集团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华海环保、远东电器、天信电气、华世洁环保等4家企业新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海西重机、昊河水泥等19家企业新认定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双星橡塑机械、德盛利智能装备、琅琊台集团被认定为青岛市首批市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数量再创历史新高。截至2015年底,全区共认定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88家,其中国家级7家、省级24家、市级57家,高居各区市首位。
品牌培育
远东电器集团有限公司的“远东牌金属封闭开关设备”、青岛华海环保工业有限公司的“华海牌橡胶水坝”、青岛明月蓝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明月牌海藻肥”等19家企业的19种产品新认定为2015年度青岛名牌。截至2015年底,全区共认定青岛市名牌111个,居青岛市第一。
船舶海工产业
黄岛区是全国四大海洋工程基地与重要的船舶修造基地之一,2015年“船舶和海洋工程集聚区”顺利通过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复核验收,成为继家电电子产业集聚区之后青岛市第二家通过复核的产业集聚区。近年来,按照“造船与修船相结合、造船与海洋工程相结合、造船与配套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思路,聚集包括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青岛武船重工有限公司、中石油海洋工程(青岛)有限公司等船舶制造与海洋工程企业以及各类配套企业100余家,形成以船舶制造和修理、船舶配套、海洋工程专用设备(含集装箱)等类别的完整产业链及配套能力的大型产业集群,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地被山东省列为首批山东蓝黄两区特色产业园区。2015年,全区船舶海工产业完成产值304.84亿元,同比增长17.64%。其中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海上油气田开发工程及其陆地终端的设计与建造,钢材加工量达到设计产能20万吨,完成产值164.98亿元,同比增长14.52%;青岛太平货柜有限公司主营标准海运钢质干货箱的制造与销售,完成产值60.31亿元,同比增长38.60%;青岛武船重工有限公司主营浮式生产储油轮、单柱式平台、一体化模块等,完成工业产值13.16亿元。
家电电子产业
2015年,黄岛区有规模以上家电电子企业45家,其中家电企业14家,电子信息企业35家,主要生产企业有海尔集团公司、海信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海容商用冷链股份有限公司等,同时在LCM模组、压缩机、电子元器件等关键产业链环节聚集青岛海立电机有限公司、青岛宝兰格制冷有限公司、青岛泰诺福伦机械有限公司、瑞智(青岛)精密机电有限公司等10多家知名企业,以及一批在冲压、注塑、模具领域的配套企业。海尔集团在冰箱、冷柜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海信集团有限公司则在国内黑色家电领域保持领先;青岛澳柯玛集团总公司全国同类产品持续16年销量第一名。目前该产业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2015年全行业完成产值995.56亿元,同比增长9.84%。其中海尔集团公司以完善创新平台、实施网络化战略、积极全球化布局、打造智慧生活为主线,设计产能1000余万台套,主要产品包括冰箱、冷柜、热水器、空调等,全年实现产值464.95亿元,同比增长9.47%;海信集团有限公司主要有日立空调、宽带多媒体、通讯、电器等多家公司,产品以电视、空调为主,全年实现产值318.34亿元,同比增长12.00%;青岛澳柯玛集团总公司具备年产冷柜300万台、冰箱300万台、生活家电500万台、洗衣机400万台的生产能力,全年完成产值50.64亿元。
汽车产业
2015年,黄岛区有规模以上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39家,其中整车生产企业5家,零部件配套企业34家,形成以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微面整车生产为龙头的微型乘用车及相关配套产业;以青岛中集专用车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半挂车等专用车辆生产;以青岛五顺汽车模具部件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配件产品制造为配套产业链的汽车产业集群,是黄岛区着力发展的产业集群之一。2015年,全区汽车产业完成产值469.13亿元,同比增长11.92%。其中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是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北方的生产制造基地,全年生产整车54万辆、发动机53万台,对全区汽车产业的带动作用明显;威伯科汽车控制系统(中国)有限公司是威伯科集团在亚太区的独资制造基地,主要生产空气处理系统、卡车和客车的制动系统、传动控制系统等,全年实现产值49.28亿元,同比增长32.36%。
石化产业
2015年,石化产业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8家,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01.49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5.35%,主要包含精炼石油产品、合成材料、专用化学产品、海洋化工、化学原料等门类。其中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石化行业的龙头,主要产品包括三大油、液化气、苯烯类产品,受停产检修和原油价格下跌等影响,全年完成产值473.86亿元,同比下降24.06%;明月海藻集团作为海洋化工的代表企业,是海藻综合利用领域的龙头加工企业,主要产品为海藻酸盐、甘露醇等,全年完成产值23.42亿元,同比增长1.58%;中海油(青岛)重质油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进口原油生产沥青和润滑油,设计产能50万吨原油加工能力,全年完成产值18.08亿元,同比降低10.78%。随着中石化青岛液化天然气和海晶化工项目的相继建设投产,将为黄岛区石化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机械装备制造产业
机械装备制造产业是黄岛区传统优势产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大、门类广是其主要特点,主要包含手推车、压缩机、纺织机械、电器机械、金属加工机械等行业,2015年有规模以上企业128家,完成工业产值694.60亿元,同比增长13.31%。其中以青岛泰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华天车辆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为代表的手推车产业,为全球最大的手推车制造基地;王台镇作为全国纺机名镇,以青岛东佳纺机(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星火纺机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代表的骨干龙头企业,主导产品梳棉机占国内市场份额的3/4,喷水织机占国内市场份额的1/2,是全国最大的无梭织机生产基地;依托家电行业发展,宝兰格制冷、瑞智精密机电、海立电机等一批冰箱、空调压缩机配套生产企业规模也较大;包装机械行业中的青岛美光机械有限公司是全国的排头兵企业,主营瓦楞包装装备、印刷装备,建设中国瓦楞包装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是国内唯一全面掌握瓦楞包装工艺技术和装备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
其他产业
黄岛区规模较大的产业还包括橡胶轮胎产业、食品产业、纺织服装产业等。橡胶轮胎产业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家,2015年完成产值468.32亿元,同比增长9.71%。其中轮胎生产规模较大的企业有赛轮股份有限公司、双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双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赛轮股份有限公司都是世界轮胎排名50强的企业,双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赛轮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在上海证交所上市,该产业具备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半钢子午线轮胎、工程子午线轮胎等,随着双星轮胎的搬迁改造,产能和产品档次将得到进一步提升。青岛华海环保工业有限公司橡胶坝是全国该行业的龙头,产量和质量均保持领先。食品产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80家,涉及水产品深加工、果蔬加工、乳制品、粮油加工、畜禽加工、酒、茶等。全年完成产值397.76亿元,同比增长13.71%。主要企业包括青岛康大外贸集团有限公司、青岛鑫海丰食品有限公司、青岛琅琊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嘉里粮油(青岛)有限公司等。纺织服装产业共有规模以上服装产业企业94家,全年完成产值290.7亿元,同比增长18.88%。主要纺织、服装、服饰、皮革、皮毛、制鞋等,规模普遍不大,主要以小型自主品牌和来料加工为主。
中小企业
重点中小企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截至2015年年底,全区纳入全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运行监测平台的企业共有111家。111家企业全年实现产值168.2亿元,同比增长4.8%;实现营业收入172.8亿元,同比增长13.9%;实现利润12.2亿元,同比增长28.4%;上缴税金5.9亿元,同比增长22.9%。
中小企业服务体系。2015年,对区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进行改造,设立企业服务大厅、培训中心,配备办公设备,引进国家信息中心软件评测青岛中心等6家中小企业入驻。全年举办中小微企业创业扶持政策培训班等3次专题培训,全区共有500余家中小企业1000多人参加培训。成立黄岛区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协会成立后,开展座谈交流、学习培训等活动。9月下旬到11月底,联合半岛都市报西海岸新闻和青岛爱尔豪斯物联科技有限公司举办“市长杯”青岛市首届小微企业西海岸创新大赛。5家企业成功进入决赛,展示新区企业的风采。全年共办理80家企业的规模认定申请,按时出具认定意见,帮助企业利用扶持政策加快发展。
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2015年全区共有11家企业的11个产品(技术)获得“青岛市专精特新产品(技术)”称号,并有10家企业获得“专精特新示范企业”荣誉称号,累计有82家企业的82个产品(技术)获得“青岛市专精特新产品(技术)”称号,27家企业获得“专精特新示范企业”荣誉称号。
小微企业创业载体建设。2015年,青岛西海岸汽车产业创意园被认定为青岛市小企业产业园。目前,全区培育和认定的小企业产业园总数达到6家,园区总建筑面积129.5万平方米,计划入驻企业250多户。全区培育和认定的小企业创业基地总数达到6家,基地总建筑面积达97.1万平方米,计划入驻企业530多户。
(陈辉平)
高新技术产业
2015年黄岛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年内青岛明月生物医用材料有限公司等52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目前,黄岛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达156家,主要涉及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技术等8个行业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知识产权数量不断增加,2015年全区新增发明专利授权1139件,授权增量位居国家级新区首位;企业科技研发能力提高,年内新设51个企业研发中心,新增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43个,其中省级以上15个,获批新区首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产业发展环境日益完善,努力打造创新创业平台,新开工科技孵化器面积60.26万平米,投入运营25.3万平米,补助创新创业载体建设资金1156万元。不断推进科技金融创新,科技金融稳步推进,为8家企业提供2850万元的科技金融信贷支持。大力实施人才工程,2015年,新区新引进培育国家“千人计划”2人、省“泰山学者”专家2人。截至2015年底,全区人才总量达38万人,其中,院士6人,“千人计划”专家17人。
(区科技局供稿)
信息化
综述
2015年,黄岛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政务、经济、工业、农业和社区等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实现新突破,全区信息化的整体环境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成效显著,对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正式获批,出台《青岛西海岸智慧新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建成全省首个智慧城市展示体验中心。举办智慧产业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新区与青岛联通“互联网+”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智慧青岛建设现场观摩交流会等重要活动,标志着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走在全市的前列。区财政投资的41个智慧城市建设项目顺利推进,25个项目已建成投入使用。引进国家信息中心软件评测中心、工信部“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人才实训基地”等智慧产业项目56个,总投资达860亿元,已开工和建成30个。
基础设施
互联网建设
2015年,黄岛区根据国家关于高速宽带网络建设、网络提速降费、推进通信产业发展等一系列文件精神,结合区情实际,积极引导通信运营企业推动宽带提速和通信业发展。全区基础通信运营企业实现主营营业收入12.63亿元,同比增长6.7 %,宽带端口总数超过123.9万个,通信光缆线路总长度达2.98万千米,地区骨干网带宽最大值170G, 互联网用户数41.8万户,固话用户总量19.48万户,手机移动用户总量145.76万。在推进宽带发展、深化共建共享工作开展下,全区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发展迅速,光迁接入、高速率宽带用户占比大幅提升,移动互联网产业高速发展,移动终端等设备上网流量成为推动移动互联网流量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
互联网带宽速率
各通信运营企业建设宽带社区(光迁改造)小区488个,新增端口9.9万个,累计投入改造资金5065万元;建设宽带村庄476个,网络宽带覆盖率提升至89% ,其中城区家庭20Mbps及以上宽带接入能力达到99%,农村家庭4Mbps及以上宽带接入能力95%。
移动网络覆盖率
新建3G基站62个,4G基站635个,现有3G基站总量2532个,4G基站总量3355个;新增3G用户32.8万户,4G用户52.52万户,现有3G用户总量累计85.21万户,4G用户总量累计60.55万户;4G信号覆盖率提升至91%,其中城区97%,农村85%。
互联融合创新
加快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在各领域的创新融合和信息化建设,加大专属通信产品研发,与青岛市联通公司签署互联网+战略合作协议,惠普大数据、中国电信云计算中心等一批基础互联网数据中心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成为北方重要的大数据中心,必将为“智慧新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大数据和人才支撑。
工业信息化
2015年,黄岛区从互联网背景下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出发,把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作为推进产业发展的重点,在总结推广海尔、赛轮等一批先锋企业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依托“工业4.0”,进一步优化全区产业结构。
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融合的主攻方向,优化企业转型升级。智能制造是两化深度融合、德国工业4.0、美国产业互联网概念背后的最大公约数。黄岛区持续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和两化融合评估工作,通过示范、试点的创建,实施流程制造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工程,探索智能制造生产方式。鼓励赛轮、双星等企业建立智能生产体系,将数字化生产设备联网,提升制造过程的信息化水平,促进企业向智能制造发展。2015年,黄岛区共有在建智能工厂4个,在建互联网工业平台4个,已建自动化生产线14个,在建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16个,共涉及企业20余家,总投资额近80亿。赛轮金宇“轮胎智能工厂试点示范项目”成功入选2015年国家首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明月海藻集团被工信部遴选为2015年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
突出两化融合重点企业(项目)示范引领作用,搭建两化融合服务平台。推动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工业装备以及生产性服务业等的深度融合;突出重点区域、行业、企业三个层面推进“两化”深度融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两化融合示范企业(项目),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2015年,全区5家企业被评为青岛市2015年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5个项目被评为青岛市2015年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示范项目;在全市互联网工业战略中率先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其中环球集团、明月海藻等4家企业入选全市互联网工业典型案例,以“互联网工业与企业转型升级”为主题的“全市2015企业两化融合大讲堂”在黄岛区开讲,黄岛区软件协会和物联网协会成立。
进一步完善新兴产业结构,提升信息技术协同生产融合度。惠普软件全球大数据应用研究及产业示范基地正式开工建设,新区大数据产业布局已经初具雏形。青岛市地理信息产业园正式落户青岛光谷国际海洋信息港,全面引进地理信息产业链上的优势企业入驻,填补新区地理信息产业空白。根据市、区各级领导要求,依托青岛物联网应用技术研究院、金溢物联网科技等新区特色新兴产业,规划建设青岛市传感器产业园,力争在传感网建设、发展传感器产业领域率先在全市取得突破。
(陈辉平)
农村和社区信息化
2015年,新区紧紧抓住“互联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把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放在与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并重的位置,不断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有力促进新区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社区建设,带动新区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制定发布《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青西新管发〔2015〕34号),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扶持建设 “琅琊·生活”、“青农社”等本土农村电商平台,与阿里巴巴集团共同建设青岛西海岸新区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是国家级新区建设的首个农村淘宝项目,胶东地区建设的第一个农村淘宝项目。建成农村淘宝区级服务中心,于7月16日投入使用,通过在区级服务中心设立公共物流网点,整合区内的货运资源,打通由区到村的物流,形成覆盖到村的农村电商物流网络架构。在此基础上,依托农村淘宝区级服务中心的农村电商孵化器功能,启用西海岸新区三农电商平台,开展电商创业培训,帮助农民、大学生等人群进行创业活动,解决农村创业的资金、推广、支付、物流、客服等客观条件限制问题。
全面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开展区级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完成覆盖全区1221个社区的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硬件和社区公共服务厅等设施建设。在全区26个镇街中的24个社区开展智慧社区建设,其中红石崖街道办事处智慧社区以“弗莱社区”作为试点,以服务居民为核心,创新引进专业智慧社区运营方,将社区、物业、生态圈商户整合进网络,搭建“五位一体”的智慧社区体系,建设智慧政务服务、智慧物联管控、智慧配套服务和智慧生活服务四大支撑体系,实现管理和服务功能的全面覆盖,保证智慧社区运营维护的专业化和市场化。弗莱社区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技术和商业模式,同步整合实体服务,一步到位完成社区配套整体建设,为居民提供以用户为核心的创新服务体系,全方位提升社区生活品质,真正实现城镇化社区居民的安居、乐居生活。
软件和信息产业
2015年,黄岛区软件和信息服务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青岛国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建设促进软件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意见》,积极加强政策引导、优化产业布局、培育优质企业,形成“龙头带动、骨干跟进、涉软增加、小微发展”的良好发展态势,积极引导信息技术企业抢抓“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等战略机遇,努力开拓市场,增强创新能力,推动全区软件和信息产业平稳增长。
“千万平米工程”
突出抓好软件服务外包“千万平米”项目的储备,形成按年度、分批次、成梯队的载体发展模式。全年共完成总投资18.5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93.3%,同比增长32.2%;新竣工37.76万平方米,占年度计划的401.3%,同比增长111.7%,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目前,软件及服务外包“千万平米”工程累计竣工109.8万平方米,占全区规划总建筑面积的73.2%。
新兴产业
惠普软件全球大数据应用研究及产业示范基地正式开工建设,新区大数据产业布局已经初具雏形。青岛市地理信息产业园正式落户青岛光谷国际海洋信息港,全面引进地理信息产业链上的优势企业入驻,填补新区地理信息产业空白。根据市、区各级领导要求,依托青岛物联网应用技术研究院、金溢物联网科技等新区特色新兴产业,规划建设青岛市传感器产业园,力争在传感网建设、发展传感器产业领域率先在全市取得突破。
智慧产业
组织总投资40亿元的12个智慧产业项目集中签约,涵盖信息软件开发、海洋信息服务、深远海导航遥感、飞机系统设计等多个领域,以智慧产业培育新区基于互联网的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构筑以平台为支撑的新型产业生态体系。在新区北京招商推介会上,举办工信部“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人才实训基地”授牌仪式,新区成为工信部全国唯一的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人才实训基地。新区管委与青岛联通签订“互联网+”战略合作协议,营造具有新区特色的互联网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推动新区智慧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参加青岛软博会
组织光谷软件园、山科智汇等14家企业,展示新区在涉海软件、智能家居等领域的优秀研究和应用成果,各展位累计共接待专业观众和主流媒体3.2万余人次,达成意向合作项目37个,意向合作金额6100多万元。青岛市市委书记李群等先后莅临展区参观指导。本次软博会新区共获得11个奖项,其中区工信局被评为优秀组织奖,并获得组委会的认可。
(陈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