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辑
黄岛区十三五规划纲要
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十三五”规划)是新区成立以来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科学制定“十三五”规划,对于实施海洋战略、率先蓝色跨越、建设美丽新区,落实国家赋予的“一个主题、两项使命、五大定位”战略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三五”规划确定了17个重点课题、1个规划纲要和32个专项规划的编制内容。自2014年10月份启动以来,按照先开展研究,后展开规划的思路,先后开展了发展定位研究、产业支撑研究、发展指标研究及重大项目、基础设施、能源资源、社会事业等各方面的支撑研究。在《规划纲要》起草过程中,始终注意把握了以下几点:1.注重国家战略的落地,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紧扣“一个主题、两项使命和五大定位”,围绕服务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在规划中注意明确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战略路径,切实做到通过规划实施来推进国家战略的落实。2.注重“多规合一”,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载体,统筹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海域使用规划等规划核心要求,并陆续拓展到林业、水利等重要领域规划,使各项规划在新区空间布局上做到无缝衔接。3.注重三个“重大”支撑,立足“十三五”各项战略功能和发展目标的实现,梳理和挖潜支撑新区发展的重大政策、重大事项和重大项目,确保多维度、全要素支撑。4.注重与上位规划对接,与国家、省、市正在编制的“十三五”规划纲要及其他专项规划做好衔接,对上位规划中的战略事项进行体现衔接,争取三个“重大”事项列入上位规划。5.注重研究成果的吸收,新区批复后开展了多项战略研究和“十三五”专项课题研究,制定了新区发展的总体思路,出台了多项战略实施意见,《规划纲要》编制过程中对以上研究成果充分的考虑和吸收,保证与工委区委、管委区政府发展思路的连贯性。
“十三五”规划编制过程中,按照开门办规划的思路,先后开展了“我为‘十三五’规划献计策”等活动,开通了“青岛西海岸新区十三五规划”微信公众号,召开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外人士等“十三五规划”座谈会等,广泛征集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提高规划编制的多方参与度。同时,不断对接省市部门,加强与上级规划的衔接,争取董家口至陇海铁路连接线、董家口至晋中南连接线等一批重大交通和能源资源项目尽快进入国家规划,大部分工作都取得实质成果和进展。
2015年6月份《规划纲要》和32个专项规划形成初稿;8~9月份,多次向区政府专题会议进行汇报;10月份,向工委区委常委会议听取规划纲要思路的汇报;11月份,组织召开32个专项规划的专家评审会议;11~12月份,工委区委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规划纲要》,并结合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对规划纲要进行修改完善。截至2015年年底,“十三五”规划已完成编制阶段工作,32个专项规划正在按照印发程序推进,规划纲要正在按照程序提交区政府常务会议、工委区委常委会议、工委区委全委会议、人代会进行审议。
(区发展和改革局供稿)
西海岸新区项目建设落实年
活动主题
紧紧围绕改革创新年、落实提升年的总体部署,按照“六抓六促”的工作要求,以“担当排头兵、激情大会战”为主题,充分发扬靠上、拼上、豁上的精神,促进签约项目快落地、落地项目快开工、开工项目快建设、竣工项目快投产,不断开创转型升级、超常跨越的新局面,推动实施海洋战略、率先蓝色跨越、建设美丽新区迈上新台阶、实现新提升。
目标任务
坚持“分类抓、抓重点、抓时效”,建立项目推进工作台账,逐一明确责任单位及推进时限,实行包干负责,滚动压茬推进,鼓励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营造比速度、比质量、比创新、比服务、比奉献的浓厚氛围,形成项目建设热火朝天、大干快上的生动局面,为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抓好总投资3123亿元的230个重点产业项目,确保年内全部开工,竣工67个,投产28个,完成投资677亿元以上。
——抓好总投资521亿元的200个重点政府投资项目,年内计划开工191个,竣工101个,完成投资140亿元以上。
——抓好总投资12亿元的45个固定资产类政府实事项目,确保年内全部竣工。
——抓好在谈和签约项目落地,新批办(或增资)外资过千万美元、内资投资过亿元项目200个以上。
活动内容
主要是集中资源、集中优势、集中力量,以比学赶超为动力,全面掀起项目会战新高潮。
聚力九大战场
把九大功能区作为项目建设的主战场、主阵地,按照各自功能定位和产业特色,坚持以开工为号令,以形象进度为标尺,强力推进启动区范围内的93个重点产业项目、37个重点政府投资项目,确保月月有进度、季季出形象,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突破五条战线
围绕重点产业项目线、基础设施项目线、文教卫体项目线、招商引资项目线和服务保障线,整合资源力量,分兵把口作战,每条战线在短期内都要迅速取得突破、见到实效,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其中,一季度新开工各类项目120个以上,竣工3个以上;二季度新开工各类项目124个以上,竣工29个以上;三季度新开工各类项目60个以上,竣工75个以上;四季度新开工各类项目25个以上,竣工103个以上。
打好四大战役
全力推进轨道交通、铁路、机场、特色小镇建设四大工程,集中打好攻坚战。各指挥部要超前谋划、勇于担当,加大统筹协调和推进力度,保证各项工作按时间节点顺利推进。年内,轨道交通13号线完成全线征地拆迁、绿化迁移、管线迁改等工作,完成地下段土石方开挖总量的80%,完成高架段桥梁、墩柱总工程量的40%;青连铁路基本完成一般构筑物和坟墓拆迁,加快推进道路、沟渠恢复连通及管线迁改,超前谋划火车站配套工程开发建设;大场机场完成项目立项和可研报批工作,有序推进村庄拆迁工作,启动安置区一期工程建设;各特色小镇编制完成总体规划和镇驻地区域城市设计,实施重要地段地下管线敷设、道路整治等改造提升工程,整合改造张家楼油画、海青茶叶、大村食用菌3处特色商街。
(区政府政策研究室供稿)
产业发展“转调创”、“蓝高新”
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意见精神,为进一步完善新区现代产业体系,增强“五个定位”的产业支撑能力,更好担当国家战略使命,工委区委、管委区政府印发了《关于实施转型发展战略的意见》(青西新发〔2015〕3号),确定以扩大开放为依托,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突出“蓝高新”,加快“转调创”,深入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构建以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高水平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产业高地。
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增创发展新优势,不断提升存量、扩大增量,注重规划布局,注重专业园区规模聚集,注重产业链条延伸,注重市场化发展要素培育,有效提升产业发展的生态涵养、市场催化和内生调转能力。提升六大支柱产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装备、新材料等手段,重点提升航运物流、船舶海工、家电电子、汽车制造、石油化工、机械装备制造六大支柱产业,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十大新兴产业,突出海洋经济主题,注重发展梯次,采取引进、嫁接、裂变等模式,培育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海洋新能源、海洋新材料、游艇邮轮、涉海金融、通用航空、旅游度假、影视文化、软件和信息服务十大新兴产业,逐步打造生态型、智能型、微纳型、服务型、融合型的百亿级产业集群。打造六大特色产业,依托城乡一体、产城相融、陆海统筹的独特条件,突出发展特色农业、远洋渔业、军民结合、科技研发、健康体育和教育培训六大产业,打造特色鲜明、具有品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为深入推进实施转型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组织保障、平台保障、政策保障、责任落实等方面工作:成立了区产业转型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各部门根据工作职责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建立产业发展人才支撑、信息网络、产权交易、投资融资、技术创新、功能园区、企业孵化、公共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协同创新等十大产业发展平台;落实新区产业发展十大政策,研究制定新区产业发展十大政策实施细则;各责任部门对牵头的产业负总责,落实“四个一”(一个工作方案、一个规划布局、一个招商目录、一个扶持政策)工作机制,统筹做好产业布局、规划编制、项目招商、政策制定等工作。
(区发展和改革局供稿)
公 共 服 务
学有优教
全区有各级各类幼儿园451所;义务教育学校124所;普通高中学校10所,其中国办8所均为省级规范化学校和青岛市现代化学校;国办职业教育学校3所,均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镇街道成教中心校23所;民办院校120所,非学历教育学校102所,年培训能力8万人。其中,有省级规范化学校28所,市级规范化学校65所,市现代化学校118所,市海洋教育特色学校15所(占全市总数的15%),市德育品牌学校8所。有在职教职工 12688人(专任教师 11952人)。年内面向全国公开选聘、择优录用新教师790人,其中硕士88人,本科516人,专科186人。2015年全区高考人数6512人,其中被985、211院校录取625人;优生数、各类达线人数创历史新高。
年内投资8.3409亿元,重点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工程、供暖改造工程、标准化食堂建设工程、学校操场改造工程、校舍维修改造工程。区财政出资4200余万元,按省定标准为全区中小学幼儿园配备专职保安,投入58万余元为校园门卫配备安保器材。投入4000万元新购83辆大鼻子校车,保障校车安全。所有学校均配备多媒体电子教室控制系统和纸质图书管理系统,超过50%学校达到青岛市数字智慧校园建设标准。特教学校自2011年始,政府每年拨付40万元,为在校生实施全免费教育。
引入国内名校资源和优秀教育管理团队,探索委托管理或合作管理模式,深化1+1联盟办学模式改革,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在信息化、课程整合、校本课程开发、小班化教学实践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毛甫玫)
病有良医
2015年,继续加大卫生计生人才队伍建设,全年引进正高级卫生专业技术人才6人,博士7人,引进11名专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96人,其中研究生32名,本科生52名,充实全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招录全科医生10名,已赴上级医院进行规范化培训;分层次、分批对区、镇、村三级计生干部和在岗乡医进行业务培训,参训人员近2400人,参训率达95%以上;大力开展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共开展18个班次,培训人数达5986人次,提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素质。全年组织19人参加正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评审,103人参加副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评审,392人参加中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报名,569人参加初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报名。9月份,承办青岛市第三届“健康杯”乡医技能大赛,黄岛区乡医薛大同荣获状元,另有8人分获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本区代表队在第三届“威高杯”青年护士护理技能大赛、第三届“健康杯”乡村医生基本技能大赛、全市疾控系统理化检验岗位技术比武等多项赛事中夺冠;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山东省首例植物人促醒手术在西海岸医院成功开展,支气管灌洗术、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技术、微创诊疗技术等80多项新技术在临床成熟运用。西海岸医院、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分别被授予“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和“全国改善服务创新医院”;西海岸医院卢云荣获“全国医德标兵”;区中医医院徐明雄等4名同志获评青岛市首届“最美医生”、“最美基层计生工作者”、“最美乡村医生”称号。
(区卫生计生局供稿)
老有颐养
规范80周岁以上老年人生活补贴和60周岁以上老年人体检补助发放工作程序,将审批发放权下放到镇街,规范了申请、审批、申报、发放工作程序,全年共发放生活补贴4677.3万元、体检补助3403.3万元。开展“银龄安康”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障活动,全区老人参加“银龄安康”老年人意外伤害。开展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围绕老年人生活状况和养老服务需求,对480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完成抽样调查任务。
开展“爱心陪伴空巢老人”活动,在全区设立10个“爱心陪伴空巢老人”志愿者活动基地,确定20名“空巢老人”,社会各界爱心志愿者将定期看望老人,并在物质、精神、生活等方面给老年人提供帮助。深入开展“敬老月”活动,印制老年优待政策宣传页1万份,印制区委书记、区长致全区老年朋友一封慰问信5万份,并发放到广大老年朋友手中,营造“关爱老人,构建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积极开展走访慰问老年人活动,共走访老年人22461人,走访慰问金516.42万元,走访慰问物资价值95.75万元;积极组织开展各种老年文体活动454场次,丰富老年人文体生活。开展“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分别授予10个单位黄岛区“敬老文明号”称号和22个人“敬老模范个人”称号。
(区民政局供稿)
住有宜居
2015年,黄岛区进一步完善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体、实物配租和租赁补贴相结合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将低收入户籍家庭、引进人才、新就业职工及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全区公共租赁住房保障体系。重点抓好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建设进度,促进公共租赁住房尽早建成使用。尚景嘉园一期992套、辛安1~3号楼546套已竣工并面向社会公开配租,主要满足项目周边企业职工、村改居民、户籍家庭等近1000户周转性居住需求,稳定企业职工队伍。推进项目业态招商,加强后期运营管理,将公共租赁住房打造成宜居乐居的生活区,并通过降低准入门槛、扩大范围、降低租金等方式将更多住房需求群体纳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范围,促进其在区内就业创业发展。
(区青岛市黄岛区国土房管分局供稿)
困有所助
城乡低保
提高城乡低保标准,从2015年4月1日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为每人每月62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为每人每年6000元,城乡低保差距不断缩小。通过开展第三方低保收入评估试点、居民经济状况信息核对、低保信息长期公示等措施,低保工作更趋公开、透明、公正。截至2015年底,黄岛区共有城乡低保户12589户19635人,全年共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1.13亿元。
困难救助
修订完善城乡困难居民医疗救助制度、临时困难救助制度,建立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救助政策更趋完善。全年,共为因灾、因病等突发性事件造成临时困难的5106户家庭发放救助资金971.1万元;为6228人次大病重病患者和五保对象发放医疗救助金3880.2万元;为24196名低保及低保边缘家庭成员发放参保补助248万元;办理困境儿童94人,全年发放救助金24.6万元。黄岛区被民政部确定为首批全国“救急难”工作试点单位。
救灾工作
加大对灾民的救助力度,筹集资金300万元,为冬令和春荒期间的灾民发放救灾粮490吨、花生油106吨,保障受灾群众的生活。依托黄岛区社会福利中心,建成青岛市首个区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六个综合减灾社区创建全部验收,其中黄岛街道张戈庄社区得到国家命名,薛家岛街道兰东社区和隐珠街道烟台东社区得到山东省命名,滨海街道东山张社区、灵珠山街道于家社区、红石崖街道红石崖社区得到青岛市命名。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配齐配强专职工作人员,区救助管理站投入使用,设置救助床位30张。
(区民政局供稿)
社 会 治 理
综述
2015年,在工委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社会治理坚持改革创新、多方参与、共治共享,得以有效推进。5月,新区社会治理创新经验在省委改革办《改革调研报告》(第7期)刊发。6月10日,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视察新区社会治理信息中心。10月,区社会治理创新实践获评“2015年全国创新社会治理最佳案例”。
完善社会治理体制
政务热线、民生在线、数字化城管等政府职能划归区社会治理中心,加挂区公众投诉受理处置指挥中心牌子,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统筹指导、调度指挥、督查考核全区社会治理工作。区社会治理中心整体搬迁到东部机关会议中心。
加强信息平台整合
整合新区18个政府部门投诉热线开设“一号通”67712345,全天候受理处置群众咨询、投诉、建议。将市政府热线、政府网站、网络舆情、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受理渠道整合为一体,实现与“一号通”系统的互联互通共享。全区各级平台日均受理信息6000 余件,需区级层面处置事项600余件。
优化网格建设管理
对全区镇街管区网格进行优化调整,将原先201个管区、1549个网格分别优化调整为161个、1333个。推动部门专业力量下沉网格,制定治安联防队员下沉管理的意见,赋予镇街部分考核权限,增强下沉人员工作积极性。
强化事项处置落实
以区两办名义下发《关于做好公众投诉受理处置工作的通知》,编制《公众投诉受理处置工作规范》。开展“清零”行动,对信息平台久拖未结的880件事项,逐个部门列出清单,约谈部门领导,实施督查督办,全部有效落实。在区电视台《民生新闻坊》开办直通公众投诉“一号通”栏目,全程跟踪报道焦点事项的督办过程,推进事项处置。
推动社会协同共治
指导、推动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协同参与社区服务、纠纷调解、劳动关系预警等治理事项。开发社会治理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制作投放社会治理公众“一号通”公益宣传片,出台《公众参与社会治理上报问题隐患奖励暂行办法》,设立50万元奖励资金,鼓励公众参与社会治理。
(张治安)
青岛市黄岛区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全区人民在工委区委、管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实施海洋战略、率先蓝色跨越、建设美丽新区”为契机,抢抓青岛西海岸新区建设的重大机遇,主动适应新常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改革创新为驱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民生保障持续加强,城乡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初步核算,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500.3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1.70亿元,增长1.3%;第二产业增加值1227.22亿元,增长9.1%;第三产业增加值1211.43亿元,增长16.2%。三次产业的比例为2.47:49.08:48.45。
农业
全区粮食播种面积5.01万公顷,比上年下降3.5%。粮食总产量达到5.05亿斤,比上年下降8.5%。实现农业总产值110.73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2.84%;农业增加值64.46亿元,可比增长1.8%。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44.9%、0.37%、9.64%、40.82%和4.27%。
主要农产品产量
表1制表:区统计局(单位:吨)
指标 2015年 比上年增减%
粮食 252500 -8.5
其中:小麦 128500 -0.81
花生 71317 -19.36
烟叶 651 -3.3
蔬菜 410013 -4.4
水果 82971 -19.5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133.33公顷,增长6.67%。其中,荒山造林838.64公顷;林木绿化率46.6%,提高了0.37个百分点。全年完成森林抚育面积666.66公顷。
全年肉蛋奶总产量实现10.02万吨。
主要畜产品产量
表2制表:区统计局
指标 计量单位 2015年
肉类产量 吨 75013.3
其中:猪肉 万吨 6.8
牛肉 吨 1071.2
羊肉 吨 564.1
牛羊奶 吨 12479.7
禽蛋 吨 12701.2
生猪当年出栏 万头 87.4
大牲畜年未存栏 头 9138
生猪年末存栏 万头 49.2
羊年末存栏 只 45715
家禽年末存栏 只 3044700
全区完成水产品总产量34.94万吨,比上年增长0.5%。其中,捕捞产量8.26万吨;养殖产量26.68万吨,比上年增长0.6%。实现水产品总产值73.41亿元。其中:海水养殖产量25.96万吨,占水产品总产量的74%。海、淡水养殖面积13458.19公顷。
年末,全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93.0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24%。农用拖拉机4.71万台。
工业与建筑业
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5430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10家,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5220亿元,增长6.9%;实现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5109亿元,比上年增长6.4%;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完成720.26亿元,增长28.87%;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515.9亿元,比上年增长21.9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2.9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0%。
主要工业产品生产量
表3制表:区统计局
指标名称 累计 累计增长(%)
家用电冰箱(万台) 328.43 26.3
家用冷柜(万台) 951.2 -5.31
家用电热水器(万台) 314 -1.52
空调(万台) 78.24. 3
手机(万部) 668.3 -50.1
彩色电视机(万台) 1090 -6.1
金属集装箱(万立方米) 1316.4 8.1
平板玻璃(万重量箱) 606.9 -3.2
民用钢质船舶(总吨) 67319 112
精制食用植物油(吨) 154056 631
化学纤维(吨) 4443.1 -36.2
纯苯(吨) 191742 101.8
汽油(吨) 2402177 -1.27
煤油(吨) 1040030 -1.33
柴油(吨) 2178769 -1.12
初级形态的塑料(吨) 549000.1 5.6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29.24亿元,增长16.0%。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710.2亿元,比上年增长15.8%。本年新开工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44个,年内完成投资308.9亿元,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18.1%,比上年下降18.7%。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233.2亿元,比上年增长2.2%。竣工房屋面积225.4万平方米(含竣工住宅面积160.1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289.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1.9%,完成销售额达244.5亿元,比上年增长52.3%。
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业
新修通村农村公路81千米,全区961个行政村实现“村村通” (以新标准距村庄零千米计算),通村率达到100%。全区公路总里程达到3014.21千米(国道、省道公路323.29千米、城市道路580.92千米、农村公路2110千米),公路密度为142.38千米/百平方千米。
全区新增道路运输企业159家,新增道路货运车辆2230辆。年末,全区各类运输业户达到1151家,营运机动车船达到18566辆(艘)。其中,营运客车301辆,公交车1607辆,出租车693辆,营运货车13900辆,营运客船5艘,货船14艘。全年共完成公路客运量349.9万人次、旅客周转量39783.1万人次千米;完成货运量7661万吨、货物周转量1532219万吨千米,分别比上年增长0.52%和0.52%。年末公共汽车、电车线路137条,增长10%。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1189.11万元,增长3.6%。订销报纸2767.11万份,增长6.9%。全年实现电信业务总量12.9亿元,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7.47万户;移动电话发展到190.13万户。
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全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820万人次,旅游收入149.8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0.3%和13.5%。
国内贸易及个体私营经济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459.02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批发贸易业完成48.42亿元,零售贸易业完成342.02亿元,住宿业完成4.17亿元,餐饮业完成64.41亿元。
全区新增个体工商户30695户,累计达到109912户;新增私营企业10384户,累计达到45270户;新增注册资金8000922.56万元,累计达到20489387.14万元;其中,新增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1000万以下(不含1000万)的私营企业2134家,累计达到6928家;新增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的私营企业1398家,累计达到4859家。
对外经济
全年新批及增资项目153个,其中新增外资企业119家,新增合同外资19.57亿美元;全区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6020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0.56%,占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的24%。
全年共实现进出口总值811.5亿元(人民币),增长3%。其中,出口完成475.4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0.5%;进口336.1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6.9%。
财政、税收、金融业
全区区级财政收入完成263.86亿元,比上年下降14.1%,其中区级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87.75亿元,比上年增长12.2%;财政支出完成249.32亿元,比上年下降15.28%,其中区级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70.44亿元,比上年增长9.6%。
全区全口径税收完成339.67亿元,比上年增长5.50%。其中,国税系统组织税收收入204.43亿元,比上年增长6.39%;地税税收收入135.24亿元,比上年增长4.17%。
年末,金融系统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292.59亿元,比年初增加87.99亿元。其中个人储蓄存款额656.53亿元,比年初增加61.69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100.17亿元,比年初增加22.07亿元。
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全区国土面积2127平方千米,小城镇建成区面积新增0.97平方千米,达到34.72平方千米,小城镇人口年内达到54.57万人。城市下水道总长度2093.32千米。年末全区城镇化率达到74.07%。
城市平均每天供水量29.15万吨,增长6.58%。城市全年实际用水量9691.06万吨,增长4.78%,其中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分别为5922.04万吨和3581.55万吨,其它绿化、基建、洗浴、洗车、饭店用水为187.47万吨。
城市使用液化气、天然气的总户数达到45.65万户,全年供应液化气总量0.00018亿吨,供应天然气总量2.2亿立方米。城市气化率达到100%。全年新增供热面积537万平方米,年末供热面积达到0.2891亿平方米,增长10%,供热普及率达到78%。
新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文明水平不断提升。2015年新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为74.2%,优良天数271天,其中PM2.5、PM10浓度分别同比降低13%和3.8%。全年共审批建设项目417个,拒批项目7个。全年共完成6个工业大气污染治理项目,淘汰高污染黄标车8571辆。对145家橡胶违法企业立案处罚,对19家违法企业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成立重污染天气巡查小组,督促81家燃煤、建材等企业落实预警措施。先后出动巡查24组次,检查燃煤企业78家次、建材企业41家次、建筑工地21家次。
科学技术和教育
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2项,青岛市科技进步奖3项,申报并被认定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52家。年内地方财政科技三项费用支出5640万元,青岛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58家。发明专利申请量1294件,增长97.3%。发明专利授权量12708件,增长9.1%。全区共有1个项目列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获得资金支持1329万元;有87个项目列入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获得资金支持6774.54万元。
教育事业,年末全区普通中学45所,在校学生57580人,同比下降2.5%;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18所,在校学生1.8万人,同比下降22.2%。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49%。小学90所,在校学生93417人,同比增长5.1%。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达100%。新创青岛市海洋教育特色学校4所,青岛市海洋教育特色学校达到15所,占全市总数的15%。新创区海洋教育特色学校9所。
安全生产
2015年,全区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02起,死亡41人;其中,生产经营安全事故21起,死亡人数23人,分别比上年下降25%和20.7%。
蓝色经济和现代服务业
全区海域面积5000平方千米,海岸线282千米。据初步测算,全年实现蓝色经济增加值689.4亿元,增长20.3%,占GDP比重为27.6%,比上年提升2.6个百分点。船舶海工产业完成产值304.8亿元,增长17.6%;海洋石化产业完成产值801.5亿元,下降12.3%;海洋生物产业完成产值87.5亿元,增长29.4%;滨海旅游产业实现旅游收入149.8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1820万人次,分别增长13.5%和10.3%;航运物流产业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4.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743.6万标箱,分别增长4.3%和5.1%;海洋渔业完成产值73.4亿元,增长3%,远洋渔船总数达到50艘;蓝色金融产业加快集聚,总投资470亿元西海岸蓝色金融中心、青岛国际财富港等6个涉海金融项目相继落户。
全区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实现545.77亿元,同比增长16.6%。投入运营的特色商业街区5条。全区承建的高端服务业“十个千万平米工程”完成总投资269亿元,竣工面积363万平米,投入运营面积133万平米,分别占年度计划的111%、186%和134%。
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区共有各类文化机构31处(含镇街综合文化站),其中区级文化机构1处,文化馆1处,博物馆1处,图书馆1处,茂腔艺术传承中心1处,镇街(园区)综合文化站26处。推出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群众文化活动3000余次,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全区在地市级以上发表、参展、参演作品278件。
全年自办广播节目13140小时,自办电视节目1069小时。
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249处,其中医院、卫生院43处,卫生防疫机构10处(含卫生监督所1处),妇幼保健机构2处,门诊部(所)、卫生保健所、医务室1158处。年末各类卫生技术人员8314人(含乡村医生1264人),其中医生4540人(含乡村医生1264人)。全区拥有医疗床位5915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5637张。
体育事业,群众性体育活动深入普及,体育场馆数量达到5个。全区开展近400次群众性体育活动,向青岛市以上体育部门输送体育后备人才32名。夺得各类奖项金牌28枚,其中:皮划赛艇10枚、举重11枚、拳击1枚、柔道1枚、射击射箭1枚、自行车3枚、帆船帆板1枚。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487元,比上年增长9.17%;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489元,比上年增长8.88%。
全区实现城乡就业7.2万人,其中城镇就业2.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3万人。年末,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全区养老保险参加统筹人数净增18034人,达到1002234人,参加统筹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机关、企、事业单位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439722人。其中,在职人员368575人,退休人员71147人。启动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785326人参加该保险并享受医保待遇。
注:1.公报中统计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辖区范围为区划调整后的黄岛区(经济数据不包含保税港区)。
2.公报中全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起点标准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的起点标准为计划总投资额500万元。限额以上贸易企业为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零售业500万元及以上、住宿和餐饮业200万元及以上的单位。
4.自2015年开始,全区城乡住户调查统一使用一体化改革后的数据,与原数据相比,城乡居民收支指标的调查范围和口径均存较大变化。
5.数据来源:公报中的林业数据系林业局提供;水产品、海洋养殖、淡水养殖系海渔局提供;农业机械数据系农机局提供;小城镇建成区面积、供水、供热、供气等数据系区城建局提供;财政数据系财政局提供;金融数据系人民银行黄岛支行提供;国税数据系原胶南国税局、开发区国税局数据合并为黄岛区国税数据,地税数据系原胶南地税局、开发区地税局数据合并为黄岛区地税数据;全区公路总里程数据系原胶南公路局、开发区公路局、城管局、交通局提供后合并数据;安全生产数据系安监执法局提供;社会保障数据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供;卫生数据系区卫生计生局提供;科技、专利数据系科技局提供;个体私营经济系市场监管局提供;外资、进出口数据系商务局提供;环境质量数据系青岛市环保局黄岛分局提供;邮政数据系黄岛邮政和开发区邮政数据合并数据;电信数据系原胶南联通公司、开发区联通公司、黄岛电信公司、开发区电信公司、原胶南移动公司、开发区移动公司合并数据;旅游数据系旅游局提供;广播数据系电视台提供;其他数据系统计局提供。
(区统计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