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 村 改 革
推动新区农村改革向深水区迈进。基本完成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14.72万本,占应发证土地面积的93.6%,顺利通过省委、省政府抽查验收组验收并被评为优秀档次。创新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经验做法在全省和全国推广,顺利通过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中期评估。全区有881个村居启动改制工作,有807个村基本完成改制,成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807个,累计量化集体资产130.3亿元,55.1万人成为有股金、薪金、租金、医保金、养老金的“五金”农民。深入推进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组织开展新增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等四项改革试点,成为全国承担改革任务最多的区(县)。
农 业 生 产
高新农业
按照引进高新、培植高峰的思路,兴办中荷农业研究院、中国蓝莓研究所等一批科研院所,培植绿色硅谷、佳沃蓝莓、中以永丰、中荷蔬菜等一批现代高端农业园区和生产基地,引领发展康大万叶、宝康蓝莓等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新区农业新高峰开始显现。
休闲农业
加快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实现深度融合,通过发展种植园、培育产业园、打造生态园、提升景观园,推动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目前已建成农业生态观光园302家,打造以开城路为轴心的“百里绿色长廊”和以韩瓦路为轴心的“浪漫风情大道”,年接待游客10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多亿元。海青茶业生态示范园、圣瓦伦丁生态园、藏马山生态观光园等10家园区入选国家级农业生态旅游园,新区已成为青岛都市农业的新名片、市民休闲的后花园。
特色农业
深入实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程,建成5个市级现代农业园、10个区级农业特色示范园。优化提升蓝莓、绿茶、食用菌产业,重点发展蔬菜、水果和花卉产业,极大丰富新区居民的“菜篮子”和“果盘子”。目前新区特色农业面积达到27800公顷,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50.1%,成为青岛现代农业的新地标,带动30万农民增收致富。
品牌农业
内强品质、外塑形象,对农业品牌创建进行顶层设计,精心打造“瑯琊农榜+产品品牌+企业品牌”的品牌体系。成立黄岛瑯琊品牌运营中心,举办世界国际蓝莓节、中国青岛茶文化节、“琅琊榜·品牌黄岛”主题商品展等活动,拍摄《印象海青》等纪录片,对“瑯琊”系列农产品进行品牌宣传和全国营销,“瑯琊海青茶”位居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第二名。
农业安全
采取“四抓”措施,实现农产品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抓源头,大力推广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全域禁止销售使用高毒农药;抓标准化生产,制定32项农业生产技术规程,果菜茶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81%;抓检测,建立区镇村三级农产品安全监管与质量检测体系,农产品抽检率达100%;抓追溯,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严管严打,确保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在国家、省、市历次检查中,新区农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100%。
互联网农业
加快建设“线上”和“线下”两个市场,实现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建成西海岸阿里巴巴农村淘宝中心,兴建青岛国际茶叶交易中心和青岛军民融合农产品批发市场。帮助建成琅琊、大场、大村等7个镇级电商中心、137家村级淘宝服务站和80家益农信息服务社,培训从业人员3500人,培育农业创客1000余人,年交易额达3.5亿元。
美丽乡村
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步伐,推动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发展。按照“发展中心村、整治一般村、保护特色村”的要求,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累计开工聚集型农村新型社区104个,建成农民安置房9万套,4.8万户农民搬进新居;建成农村新型社区服务中心172个,实现公共服务下沉、公共要素聚集和社区治安网格化管理。启动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计划,按照特色小镇——美丽中心村——美丽特色村三个层次,集中打造4条美丽乡村风景带,实现生活美、生态美、生产美、服务美、人文美“五美”目标。
(王宇供稿)
林 业
围绕构建“森林西海岸,美丽新家园”的工作目标,创新林业体制机制,加大依法治林力度,充分释放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强大效能。全区完成新造林1466.67公顷,新建林业示范园区8处,总面积446.67公顷,森林抚育面积6666.67公顷,义务植树85万株。在全省首次实施飞机施药防治松枝枯病,防治面积2333.34公顷,在全市首家配备松材线虫自动检测仪器,检测鉴定松材线虫仅需1小时。有两家单位和三位同志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其中青岛市森林公安局黄岛分局被评为“全国森林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是山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区级森林公安机关。2016年12月,受邀参加国家林业局皖鲁森林资源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并在会上做典型发言。
(陈泳)
水 利
防灾减灾
总投资35223万元,其中青岛市以上资金5745万元,实施四大防灾减灾工程。投资1473万元,完成胶州湾海底隧道防洪工程;投资18668万元,完成吉利河、铁山水库清淤扩容应急工程,清淤479.5万立方米;投资15082万元,其中市级以上资金5745万元,实施甜水河海青镇海清村、白马河大村镇河南庄、胶河六汪栾家庄、巨洋河王台镇黄山4个项目区骨干河道治理工程。
防汛抗旱
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习近平防汛抗洪抢险救灾重要讲话精神,做好防汛责任制落实、防汛检查和隐患整改、预案完善、防汛信息系统建设、应急能力建设、防汛物资管理更新储备、抢险队伍建设、防汛应急演练等各项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准备工作。面对严重旱情,新打深机井49眼。抗旱期间,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深入镇村做好抗旱水源开发、挖潜改造等抗旱技术指导工作,全区累计投入抗旱劳动力4.1万人次,投入抗旱设备3.1万台套,启用机电井3586眼,大口井553眼,农业灌溉面积4200公顷,最大限度降低旱灾损失。
农村饮水安全
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投资4757.5万元,完成王台镇、王台黄山规模化供水工程和隐珠山冯城市自来水管网延伸工程建设任务,新增规模化供水人口8万人;投资181万元,建成县级水质化验室1处及“千吨万人”水厂化验室2处,农村饮水安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农田水利
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水旱灾害能力,投资3809万元,其中争取市级以上资金3060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1667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67公顷,维修塘坝4座、大口井8眼、平塘2处,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水资源管理
投资536万元,实施孙家屯库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工程;投资1068万元,完成小珠山水库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试点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6平方千米。认真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理,严格实施取水许可制度,为7个取水户依法办理取水许可证,为7个取水户换发取水许可证,注销取水户22个,对6个项目实施水资源论证;严格执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征收水资源费190万元;全面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全区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8%,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保障全区饮水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
依法治水管水
统筹兼顾城乡水利发展需求,编制完成《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水资源综合规划》。坚持依法治水,依法管水,严厉查处非法采砂、违法取水等水事违法案件15起,行政处罚罚款5.2万元,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117余万元。强化对非法取水、河道设障、入河排污口设置、破坏水土保持等方面的依法管理和执法监督,维护全区良好的水事秩序。
库区移民扶持
投资1250万元,为中小型水库移民村建设生产道路、环境治理、生产开发项目35个;准确核定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口,有序发放移民后期补助资金1149.96万元,移民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
(王锡伦供稿)
畜 牧 业
综述
2016年,黄岛区肉蛋奶总产量14.06万吨,其中,蛋类总产量2.68万吨,奶类产量0.43万吨,肉类总产量10.95万吨。全区大家畜存栏2.4万头,羊存栏5.96万只,生猪存栏47.8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6.01万头,家禽存栏593.9万只,家兔存栏90万只;生猪出栏91.1万头,家禽出栏1682万只,肉兔出栏516.6万只。
畜禽养殖区域规划
为搞好全区畜禽养殖区域规划,适用新区行政区划调整需要,根据新《山东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和《转发市畜牧局关于调整优化畜牧产业布局意见的通知》(青政办字〔2015〕128号)要求,对黄岛区原“三区”布局规划方案进行调整。11月8日,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办公室、青岛市黄岛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印发青岛市黄岛区畜禽养殖区域规划方案的通知》(青西新管办发〔2016〕55号),黄岛区畜牧业区域规划布局调整工作顺利完成。
琅琊鸡资源保护与产业化
开发为加快琅琊鸡保种选育、产业化开发和品牌保护发展进程,促进农民增收,10月18日,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办公室、青岛市黄岛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出台《关于加快琅琊鸡资源保护与产业化开发的意见》(青西新管办发〔2016〕50号),“十三五”期间,区政府每年安排200万元资金,对琅琊鸡的育种提纯、关键技术攻关和研发平台建设、保种、选育、品牌发展和产业化开发予以扶持。同时,对采用林下、山地养殖琅琊鸡等生态环保养殖场(户)给予政策扶持。对新建的琅琊鸡养殖场在资金、土地、贷款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力争“十三五”末全区琅琊鸡原种场保种基础群达到1万套头以上,养殖规模达到200万只,蛋产量达到1万吨,将琅琊鸡产业培育成现代养殖业的新亮点。
省内最大蛋鸡产业园区落户胶河经济区
由青岛鑫欧、海尔金融、鸿轩农业集团三家共同投资兴建的“青岛梦圆生态农业科教有限公司120万只蛋鸡产业园区”落户黄岛区胶河经济区。园区占地12公顷,规划建设蛋鸡养殖、有机肥加工、仓储物流等项目,计划总投资1.5亿元。该园区共建设8栋鸡舍及相关配套设施,分两期施工。一期工程建设4栋鸡舍,每栋可养殖蛋鸡15万只,同时建设配套的有机肥加工、仓储物流等项目。园区一期工程于10月23日顺利开始蛋鸡转群,正式投产运营。该园区的建成运营,将带动黄岛区及青岛市蛋鸡产业进一步向规模化、高端化发展,成为该区现代畜牧产业新的增长点。
动物防疫
坚持养防并重,狠抓强制免疫、消毒灭原、疫情监测等关键措施落实,开展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和夏季补免工作,发放禽流感疫苗357.7万毫升、口蹄疫疫苗233.4万毫升、蓝耳病弱毒苗83.2万头份、猪瘟疫苗94.2万头份、消毒剂19吨,对所有畜禽实施应免尽免。采集禽流感样品4020份,猪口蹄疫样品3189份,牛样品260份、羊样品797份;禽流感检测合格率达到99.4%,猪口蹄疫的检测合格率86.1%,猪瘟检测合格率达到91.5%;消毒灭原近1000万平方米。开展风险评估2次,针对潜在的风险,采取相应防控措施,全区动物疫情防控形势稳定。在六汪镇举行指挥部全体成员单位参加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实战演练,采取“互联网+现场模拟”把演练与指挥现场相融合,全面检验动物疫情应急处置预案的可操作性,进一步增强对动物疫情应急处置意识,极大提高队伍的现场处置能力。
动物检疫
将产地检疫工作列入全年工作重点和各动监站考核指标。组织各动监站与动物贩运商户、与养殖场户签订责任书。创新产地检疫工作模式,由协管员按照产地检疫规程对待检动物实施临栏检疫,检疫合格的出具协检单,再经官方兽医核实后,对符合条件的动物开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效率大幅提高。同时,实行生猪产地检疫月通报制度。采取“养殖场户约谈”方式,对于一个季度没有生猪出栏报检的,对其约谈;若半年没有出栏报检的,以涉嫌“逃避检疫”或其他违法行为进行立案调查。全年产地检疫生猪与去年同比增长123.9%,由去年的18%提升至44.9%。屠宰检疫生猪17.1万头。
畜产品全链条质量监管
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区为契机,全面强监管、补短板、上水平。抓源头管理,将全区76个规模养殖场和2.1万个散养户纳入畜牧业安全监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即时实时监管。抓屠宰行业监管,为保障肉品品质安全,开展畜禽屠宰行业清理整顿,实现对7家生猪屠宰企业实时监控。抓投入品管理,兽药经营企业从124家减到42家,推行“连锁配送+二维码识别”经营模式,连锁经营企业占70%左右,有效降低畜牧业投入品风险隐患。抓监督检测,完成畜产品、兽药、饲料抽样1781批次,检测合格率99%以上;瘦肉精快速检测卡风险监测养殖环节9000批次、屠宰企业3245批次,检测合格率100%。抓严打整治,对危害畜产品安全的行为保持零容忍,联合公安、食药等部门开展打击私屠滥宰、逃避检疫、非法添加、制售假劣兽药饲料等12个专项整治行动,印发普法材料4万余份,查办各类案件74起、罚没款17.83万元,移交公安机关4起,刑拘3人。查扣不合格生猪产品3.7吨,有力震慑犯罪,保障食品安全。
(江卫忠供稿)
农 机
综述
2016年,全区农机总动力94.01万千瓦,其中:柴油发动机动力77.68万千瓦,电动发动机动力8.98万千瓦,汽油发动机动力7.36万千瓦。农用拖拉机47278台/40.08万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814台/11.28万千瓦,小型拖拉机43464台/28.79万千瓦;耕整机2458台/6.15万千瓦,联合收获机1008台/6.64万千瓦,排灌动力机械6897台/6.10万千瓦;农产品初加工动力机械3952台/3.45万千瓦;畜牧养殖机械3642台/1.46万千瓦;渔业机械8233台/6.57万千瓦。农业机械原值9.91亿元,农业机械净值8.15亿元。
购机补贴
共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123.6万元,其中,中央补贴资金699.94万元,青岛市级补贴资金423.66万元,共计补贴7大类、19个品目机具832台(组),受益农户(农机、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组织)630余户,拉动农民(组织)投资5000余万元。
农机监理
继续抓好社区农机安全监理服务中心建设,严格按照建设标准,在六汪镇、王台镇和琅琊镇继续开展社区农机安全监理服务中心(窗口)建设,将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截至2016年12月,全区共建成社区农机安全监理服务中心16处,惠及62个社区、600多个村、2.6万余农户,逐步形成村协管、社区代办、镇协调、区审批的新型农机安全监管服务机制。做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年度检验工作。严格检验标准,规范检验程序,坚决杜绝不见“机”就办手续的现象发生,共挂牌拖拉机、联合收割机352台,年检拖拉机、联合收割机15015台。为进一步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增强机手抵御事故风险与事后恢复生产能力,提高农机安全保障水平,在全区范围内尝试对在册登记的120马力以上农田作业的大型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实行农机综合保险保费补贴,采用“定额补贴、定额缴费”的方式,总额901元的保费只需机手承担324元,剩下的全部由财政实行定额补贴。全年完成159台大型农用机械的保险办理工作。高标准建设无纸化考试中心。依托隐珠社区农机安全监理服务中心建设,采取公开招标方式,投入40余万元高标准建成区级农机驾驶人无纸化考试中心,中心占地面积80平方米,配置自动升降式电脑桌和考试专用电脑36台套,一次可容纳36名驾驶人同时进行科目一考试。同时,配备大屏幕电视、投影仪和音响等会议和宣教设备,使其成为集考试、会议、培训为一体的多功能教室。
农机培训
依托农机合作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逐步构建起区级、镇级和农机合作社的三级农机培训网络体系,整合农机化管理技术培训资源,把农机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作为重点培训对象,改变过去单一的农机驾驶员培训模式,变为集成式培训,将农机安全、保护性耕作技术、深松整地等各项农机培训资源整合、统筹安排。全年共培训各类拖拉机驾驶员、联合收割机驾驶员1184人,农机维修人员200人,农机深松作业培训173人,保护性耕作培训382人,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300人。
农机合作社
深入开展规范化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将现有农机化扶持政策和项目、资金、信息等优先向宝红、勤耕等示范农机合作社倾斜,不断提高示范合作社在各自区域的引领发展、带头示范作用,以示范合作社带动全区农机基层服务组织建设快速发展。同时,结合深松整地作业、农机安居工程、保护性耕作、农机示范基地建设等项目,指导合作社抢抓机遇,使农机项目与合作社融合互动、持续发展,在大场镇亮军、藏南镇喜丰收农机合作社建设2处农机安居工程。2016年,全区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50家,其中,青岛宝红农机合作社被评为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
农机深松整地
2016年,是该区全面实施深松整地作业的第二年。按照区政府和市农机局的统一部署安排,将10000公顷深松作业任务安排在13个镇(经济区),由26个农机专业合作社、231名机手参与作业。抓好“一大十小”深松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开展大宣传、大培训、大推广,提高群众和机手认知程度;将参与深松作业的231台大型拖拉机全部安装农机深松检测仪,实现全程监控和信息共享;继续实行第三方核查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确保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的真实性、准确性、科学性。2016年,共完成深松作业面积10400公顷。
保护性耕作
全年保护性耕作项目专项资金共115万元,其中青岛市财政投入75万元,黄岛区财政投入40万元。黄岛区有宝山镇、六汪镇、胶河经济区、大场镇和海青镇五个镇(区)承担青岛市保护性耕作项目,项目区保护性耕作核心示范区面积达到0.14公顷以上,保护性耕作辐射面积达到13000公顷以上。首次开展青岛市丘陵地区保护性耕作创新试验研究项目,项目设在宝山镇,建设面积2.2公顷,设立28个小区,针对丘陵地区耕作特点,系统试验不同秸秆还田量、不同播种量,并与传统耕作模式对比,探寻高产高效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通过试验示范,将探索建立更加符合丘陵地区农业生产和农机化实际,同时具有区域特点和适应性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为丘陵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技术选择。
(杨磊供稿)
海洋·渔业
综述
2016年,新区海洋管理上更加注重科学性、合理性。坚持科学规划、保护优先的思路,严格用海审批,加强动态监管,推进岸线治理、海岛生态修复,推进海洋持续健康发展。围绕新区“实施海洋战略、实现蓝色跨越、建设美丽新区”的战略目标要求,结合山东省“海上粮仓”建设规划和青岛市“蓝色粮仓”建设要求,全区海洋与渔业立足转方式,调结构,进一步拓展渔业发展空间,优化海洋渔业布局,现代渔业蓬勃发展。全区完成水产品总产量34.9万吨,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104.7亿元,水产品总产值73.4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4%、2.4%和3.1%。
海洋管理
2016年,完成《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涉及新区部分的修编方案,并获国务院批复,修编海域总面积34.73平方千米,岸线长度16.17千米。编制完成青岛西海岸国家级海洋公园总体规划,并通过国家海洋局组织的专家评审。投资100万元,建成以灵山湾、龙门顶、琅琊台、董家口、薛家岛、鱼鸣嘴、连三岛等12处海域远程视频监控点为中心的海域远程视频监控网络。
海洋生态
区财政拨付资金89万,定期对金沙滩、银沙滩、唐岛湾、灵山湾、龙湾、古镇口湾、琅琊台湾等重点旅游景区及港区进行水质、底栖生物及沉积物进行调查检测,及时掌握海洋公园内生态情况以及海洋自然情况动态,加强对青岛西海岸区域水质的保育。建设完成40个近海监测站位,进行海水水质、海洋生物和沉积物等相关海洋环境监测,编制完成《2016年黄岛区海洋环境公报》。
2016年,争取中央海岛和海域保护资金共计2590万元,完成竹岔岛、灵山岛生态修复示范项目一期工程。灵山岛入选全省首批“齐鲁美丽海岛”
扎实推进浒苔应急处置工作,首次实行海陆分开,“三道防线”应急处置机制,设置浒苔拦截网20000米,出动打捞船570艘次,打捞浒苔27778.17吨。
远洋渔业
青岛荣昌远洋渔业公司10艘远洋渔船顺利赴刚果(布)作业,永康顺6艘船主体基本建成。全区远洋渔船数量达56艘,生产作业正常。全年实现远洋捕捞产量4万吨。
渔业资源修复
进一步健全增殖放流验收评估及监管相关制度,积极争取各级增殖放流资金。2016年共争取省、市、区等各级放流资金340万元,放流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梭子蟹、牙鲆鱼、许氏平鮋等苗种1.5亿单位。以人工鱼礁建设为载体,结合立体生态养殖、恋礁鱼类放流等,加快建设海洋牧场。高峪全年投资4000万元,投放水泥预制件、槽钢等礁体8万空方,现在正以PPP项目规划建设配套休闲渔业码头;鲁海丰海洋牧场在进一步完善矶钓等配套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加快海洋牧场信息化建设,安装完成海底观测网等动态监管设施,并先后承担全国休闲海钓邀请赛和全省海洋牧场现场会。
良种引进和工厂化养殖
积极推进水产良种引进,其中“中科一号”南美白对虾新品种1.4万对,“壬海一号”南美白对虾0.6万对,加快南美白对虾新品种推广。
积极推进工厂化养殖标准化,加快卓越半滑舌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南美白对虾种质体系项目及蓝色粮仓多层循环水建设。全区新增标准化养殖车间25000平方米,其中,蓝色粮仓循环水车间10000平方米,卓越半滑舌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5000平方米。
休闲渔业
深化渔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以海洋牧场为主体的休闲渔业,拉长产业发展链条,结合海洋牧场的建设,发展集休闲垂钓、渔家特色餐饮等于一体的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有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积极推进鲁海丰、高峪等海洋牧场建设,鲁海丰海洋牧场、灵山海洋牧场、西海岸牧场先后获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石岭子人工鱼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西海岸牧场先后获批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5月,山东省海洋牧场现场会在鲁海丰海洋牧场召开,6月,成功举办“鲁海丰杯”全国“渔夫垂钓”休闲海钓赛。
(区海洋与渔业局供稿)
水 文
基层水文服务体系建设
为加强基层水文服务体系建设与管理,出台《关于全面实施基层水文服务组织规范化建设的通知》,制定规范化建设标准,健全和完善工作机制,落实经费保障,明确任务目标,分类推进实施。全区26处基层水文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基本完成,建立村级水文联络员工作队伍,聘任村级水文联络员1007名,基层水文服务组织的管理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编印《黄岛区用水总量监测报告》和《黄岛区水功能区水质监测报告》,按时完成年度用水总量监测工作。
城市水文
建设完成《黄岛区城市防灾减灾水文监测系统提升项目》,在城市建成区新增雨量自动遥测站10处、积雪自动遥测站2处、自动气象站2处、城区道路积水监测站30处、河道水位遥测站7处。完成城市标志性水文站建设,成为面向社会公众的城市水文信息实时展示平台。积极推进部门融合发展,同水利、气象、城管、城建、国土、农业、交警、应急办等部门和有关大专院校、科技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开展部门融合合作,实现资源共享,进行技术合作与攻关。
“智慧水文”建设
持续推进“互联网+水文”、“智慧水文”建设。黄岛区水文信息应用与公共服务系统项目建设进入尾声。建设完成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黄岛区农业用水量动态监测系统工程,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实现农业旱情动态监测,开展农业种植、农作物灌溉面积统计分析。编制完成《黄岛水文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完成异源异物数据集成整合,构建基于云计算理念的水文数据新平台,开展水文信息中心设备升级改造工作。
监测站网管理
理顺水文监测站点管理机制,将176处监测站点的委托观测和设备看护任务移交基层水文服务中心,由基层水文服务中心确定委托、看护人员,并负责管理,将94处城区水文监测站点委托城管局管护。水文局负责经费保障和技术指导。完成230处水文监测设施、设备二维码标识制作安装,为每一个设备制备发放“身份证”,为设备智能化管理奠定基础。
水文信息服务
制定各水文站测洪方案和应急监测预案,进一步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开展应急监测演练2次,常规水文测报演练5次。定期开展土壤墒情监测和入河排污口水质、水量监测工作,全年共开展土壤墒情监测24次,入河排污口监测2次。通过发布《防汛抗旱信息》、《水文简报》适时发布雨水情信息,全年共发布《防汛抗旱信息》26期、《水文简报》12期、手机短信2万余条,为防汛抗旱提供重要信息支持。
(徐保超供稿)